顯示具有 影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影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-06-03

華特的秘密生活

晚了別人五年看了白日夢冒險王,其實比起冒險,我倒是覺得很多部份跟高年級實習生差不多,在描寫網路帶來的社會受薪階級的失業與變革,那個一技之長可以吃一輩子的年代已經不再,中高齡失業已經是今天中年人要面臨的課題,如果以這電影的內容來看,仿彿在告訴我們這些40以上的人,晚點開始探索世界去冒險,也還不遲。

或許吧,或許不遲吧。


2017-07-08

花甲男孩的那一點點不完美



身為說故事的人,看起故事,自然是個說故事的角度,在看故事過程中,我們會去嘗試理解他想表達與傳遞什麼,這樣的敘事與速度想安排或掩飾什麼,而看完之後,透過幕後與片花,演員與他人感想的陳述,才能稍微窺得一個故事其好與不好的樣貌。

所以,請不要怪我的嚴格,因為我想知道是什麼讓它如此美好,是什麼讓它充滿遺憾,這是個說故事者永遠的課題。

我不談新演員的好壞表現,你得先知道,他們幾乎都是過去的小角色與生面孔,而這是個機會,因此對這種由老演員、知名影歌星擔任主角與Q-Place演員群構成的劇集架構,原本就肩負了商業運轉、前輩提攜教育後進、新人增加曝光知名與訓練的意義存在,在已經演出了七齣中的幾部後,演員的表現與演技自然有不同程度成長,而在戲中安排對戲的數量自然也會影響演員成長,這是教育訓練,得與不得,不是有太多機會因材施教,新演員們只能自己把握機會,而既然是教育,我們不會要求他的表現要出神入聖,而是觀注在他們的成長上,有人需要加油、有人表現絕佳、有人還有努力空間、有人的角色沒有表現機會、有人演出兩次,但角色適合的狀況下變成了演技大爆發、也有人有大大小小的機會,不斷累積下,在這裡終於開花結果;而這些都是沒問題的,因為他們在成長途中。

花甲男孩轉大人,改編自楊富閔的原著花甲男孩,這是本短篇集,由九個短篇構成,故此,多故事線是不可避;但瞿導自己又說從裡面七個故事改編,這是口誤,還是花甲男孩轉大人是九選七的狀態構成就不清楚,這點需要看過原著;家人關係是原創的,然後阿瑋這角色也是原創,因此阿瑋的互動、背景、故事,乃至最後跟花甲的關係自然也是原創,這幾點從阿瑋角色自身的完整,可以看得出來,雖然有時戲份不多,但實質上她的描寫比其他角色都來得完整。

花甲男孩轉大人承繼了小說的軸心,描寫了男孩長不大的面貌,粗魯的愛情、嘔氣、貪心、固執、優柔寡斷的態度等等,劇中老男孩們的思想與態度都是我們熟知的老一輩差不多,都增加了親切感;故事中討論了親情、家庭問題、喪葬與創傷,偏旁一點帶了少少宗教與現代時事,以悲喜交錯的方式來演出,在悲的部份更能收到強烈的效果,而喜之後的悲,有時即便是荒謬的部份,也能感覺到那種黑色的笑意。

而我以為最核心的,是整個故事傳達出來故鄉氛圍。

作家廖玉蕙用了傳統的鄉土劇角度來討論這部片,而不才如我,更認為這種充滿島內移民的意象的畫面,正是今天南北差距形成的特有文化場景,那種不便與古舊,卻是都市再方便也比不上的美好,這點讓有遊子身份的人,身處故鄉的人,親情疏離的人都能感覺到那種氛圍,進而有了共鳴,不過,身處故鄉的人也許只感覺到熟悉,感動會少一點,但親土的這種操作,已經是近年來追求市場而產生的戲劇策略,越靠近特定土地,你如果抓對了點,土親自然能吸引對的觀眾。

問題來了,植劇場的這系列劇集都被縮限在七集,是鐵則,是嘗試與試驗,是不是合約限制不知道,但這個規則對習慣日本劇種的編劇,是相當容易的,因為一集約90分鐘,大約日劇三集份量,能描寫的內容與推進速度,以總量等於日劇19集、台劇10.5集的長度,如果抓緊事件數量與人物描寫應該是足夠的;不過從整體完成的結果來看,顯然遠遠還不夠,特別是在劇情轉折與情緒蘊釀的地方;七個或九個故事編成,加上阿緯的橋段與阿瑋部份的後日談,在第四集就出現了微妙的加速感,而第五、第六的衝突與轉折有劇情轉換空間不足的樣貌。

其實因為一二三集的事件短促跟密集,但這些事件有一定的連續性,前一件事本身就能成為後一件事發展必須的空間與條件,於是沒有所謂的喘息空間與轉折發展的問題,且第二集打賭的一鏡到底更是神來一筆,把前面的事件跟引導匯集成一個共同結果與發展,讓氣氛非常的連續而且飽滿,第三集順著這個發展,讓觀眾有可以預期的空間,大抵來說中規中矩,但是非常有趣。

然後就是我很在意的後半場,四五六七。

但第四集開始收前面伏線時,從找姐姐的部份開始,阿瑋的舞台劇抽離了原本的發展,鄭光輝的個性、他對妻女的感情、花甲對爸爸的情感、花甲對阿瑋從友誼變愛情與阿瑋對自己的認同是女性的部份,在沒有前面事件的鋪陳下,一次同時發生,產生不協調的感覺,演員本身在戲中沒有問題,但對觀眾而言就變成是突然發生的狀態;花亮的問題部份雖然出戲,但那是必要事件,沒有描寫反而會變成了問題。

然後劇情要發生的問題導到前面預告一定會發生的花亮婚禮上,並且交代了姑姑的愛情、花慧與阿輝、兄弟心結、選舉、花明雅婷的誤會、花慧返家與阿嬤清醒上,但這集最大的問題,就是前面鋪陳不足讓花甲對雅婷、阿瑋的情感改變非常的突然,與沒有蘊釀;而且就這個安排來說,沒有花慧與阿輝的部份、沒有花明雅婷的誤會,刪掉花明與雅婷在婚禮上的互動,這一集的發展也都能完全合理;我能理解角色戲份的量感、存在感問題,但如果需要聚焦時,即使是忍痛也要刪減原本必要的部份。

接下來的四叔支線與花慧部份就更覺得不必要,反而讓劇情一直發散,雅婷與花甲、花明的三段衝突段落仍無法描述花甲的感情改變,不過還是要提到在坐禁的過程那段三方對話,那段內容解開了花明與雅婷的問題,可是,花甲你沒有在最初表現出對雅婷的感覺是親人,以至於這段有微妙的不合理,倒是阿瑋自始自終的反對當乩童立場一致。

最終收尾的第七集,前半三分之二的喪禮是這部片的高潮,特別是花甲的祭文也差不多是全劇第二的精華,不過阿春的感情跟前面的花慧部份,我仍覺得發散了故事,為了緩和情緒與收尾,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來作阿瑋後日談的描寫,把各角色的感情與後續都作了簡單的解釋與安排,雖然沒有不妥,不過有輕微的突然感,一種"就這樣結束了嗎?"的感覺,而且是很文青文藝的收掉,回到第一集的那種感覺。

即便如此,我還是給這部片相當好的評價,雖然有瑕疵與問題,但是以演員表現的到位、鋪陳、音樂與氛圍,都是近年來少見的佳作,這除了戲本身的好之外,環境與氛圍都正往這裡走,觀眾渴望的是更親近自己生活的連結,練習曲如此、海角七號如此、看見台灣如此、嘉農如此,花甲男孩自然也是這條土地線上的情感延伸,愛鄉愛土好像有點俗氣,但,不論你在這土地上悲傷還是喜愛,你終究還是被這土地所蘊育而生,所以,怎麼會不受歡迎與喜愛?

2017-02-05

西方影業的迷思



英國雜誌SFX,本期金剛專題裡面的宣傳照,井田的照片比奧斯卡影后還大張;從宣傳照到她跟主角抖森這麼親近拍照的幕後花絮,加上之前井田無吻戲規則,雖然預告沒幾幕,但我覺得她在片中戲份的應該不輕,甚至有可能沒有賜死、一路活到最後的感覺。

.
西方影業似乎陷入" #將大量在地元素置入以吸引觀眾共鳴 " 的電影策略,為了追求中國市場,中方入資與中國市場競逐,讓原本的好萊塢文化過度平面化,加上麥可貝之流利益導向的拍攝法,大量商品置入,甚至被反過來大量置入,文化置入,萬達小公主的大量曝光,將她的存在極大化到眾人皆知。
.
根本來說,歐美電影之所以吸引人,並不是在於有沒有亞洲人、東方明星,而是因為它是一部思考與觀念迥異於亞洲思維的電影,套句中國形容,三觀不正,但就是這三觀不正在吸引人。
.
反之中國電影在過去窮與困的狀況下時能吸引人,是因為劇情,資本一多,無極、長城什麼妖魔鬼怪都跑出來了。
.
台灣電影在於後勁,初看無感,仔細思考後會發現其實有在安排,以前能拍出熱帶魚這麼在地內容的導演,今天也能拍出健忘村這樣普通的內容。
.
可惜,票房是錢是殘酷的東西,當下賺不了錢,也沒有了未來,然後,現在除了票房,還要賠上特色這個未來。

2016-11-24

第三次系守衝擊

看完你的名字,大部份都只提了兩次隕石災害,照理說不是已經明示了三次慧星隕石嗎?

帝亞曼特慧星周期是1200年,理論上不會只有兩次,他的分裂應該是經常發生,正因為經常發生在歷史上才會留下記錄,即便記錄已毀。
   
第一次,2400年前,或更早之前,造出御神體的大坑。
   
在這中間,因為這災難,人們知道了慧星降災,並設法預防,還畫了遺跡圖、建立制度;是否第一次隕石災害帶來了時間交換能力?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這隕石災害激發了宮水家的能力,於是變成一種鎮守儀式。
   
第二次,1200年前,或更早之前,隕石砸出系守湖,理論上不會早過御神體的大坑。
   
在這與中間,200年前繭五郎大火燒掉以上資訊,於是沒有人知道制度、遺跡與災難來歷,但作法與能力、以及一些概念透過口耳順利傳了下來。
   
第三次,隕石砸毀系守鎮,只留下高中。
   
很多推論都把時間拉成AB時間軸,不過這故事似乎可以不用多元宇宙解釋,採用單一時間敘事,可以完美完成任務,沒有並行認知需要,只要知道未來被改變的單軸就OK;大家被科幻片教育得有點過頭了,沒事就帶入平行宇宙、多元時間軸,這故事就是在知道事件發生後,回頭對單一時間軸進行修正,如此,比一個三葉生,一個三葉死合理許多。
   
關鍵就是瀧的夢時精神到過去的旅行,一旦過去的連結不在,那些來自三葉的日記內容自然都不見了;所以回溯到關鍵時間軸,自然就能修正當時的事件。
   
這是單一時間軸的表述,可以參看回到未來與本片、魔鬼終結者1、2、3的表現方式。
   
在單軸上的改寫,結果都是單一沒有雙重的問題存在,三葉當時沒死,而死掉就成了瀧沒有介入的可能性演示,一旦瀧介入那就是改寫了,除非他又回頭去阻止自己。
   
其次,光看故事會只知道第二次、第三次隕石,但御神體本身從外觀就是一個隕石坑,你要跟我說那也可能是火山口,既然本片都說是隕石了,去扯火山口根本偏離主題吧?
   
小常識,日本的御神體屬於神道教,御神體是某個神社的信仰主體,可能有形,也可能無形,有形大到山、河、日、月都是,小到針與無可名、不可視之物都是,所以系守的御神體應該就是那個隕石坑,或是,那個第一次隕石災害帶來的時間交換能力。
   
有一個論點是這不算時間穿梭,你開玩笑吧,三葉跟瀧就是精神在三年前後交換,透過這個交換,去影響三年前避災成功與否,你跟我說不算時間軸影響?UHM?

其實這故事不難理解,是看的人被自己過多的科技資訊給淹沒了。

2015-12-19

土匪縣長、地方惡霸、老騙子

隔了五年,直到前幾天才看完讓子彈飛,看片過程中沒有暫停、快轉,這就是我對好片的第一反應,因為會不自覺的希望情緒不要中斷,片中各種隱喻、鬥智、劇情、台詞,再在顯示當時一片好評,並非只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封閉之故,而是這電影在各方面確實有其了不起之處。

2015-05-30

舞台機關之神的降臨


ex machina 是拉丁語中機械之意,在戲劇中常見以女神的樣子出現,故事最後也頗有傳統戲劇的演出,如同舞台機關之神降臨的感覺。

2015-03-22

我的上司是小偷


獨家腥聞與其說是講媒體道德的一部電影,倒不如更像是在描寫職場競爭的真實故事。

2014-01-27

雲端情人夢

資訊帶給我們的會是怎麼樣的未來?會是豐富的萬千世界,還是充滿色彩的友誼,又或者是,孤獨如片中洛杉磯與上海浦東的暖色調深夜?事實上資訊化的社會,第一個給我們的衝擊,就是迷失,對時間的迷失,對現實的迷失,對人際的迷失,以及,人生的迷失,特別是在自我這方面。

雖然故事沒有明說,但從故事中的科技推測,故事發生在約莫十到三十年後,不遠的未來,西奧多是個幫人寫信的代寫人,與妻子分居的他,沒什麼朋友,獨自住在公寓,過著寡居的生活,他也提不起勁與人來往,也不追求更高的成就,就只是這麼浸染在孤寂中,帶著類似音控的智慧型手機介面,上班下班,然後夜不成眠,直到有一天,他聽到了OS1的廣告,安裝了OS1,OS1是個在遠端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,透過她那整理歸納的強大運算能力,她能為你處理、整理工作,再佐以史嘉蕾喬韓森充滿魅力的聲音演出,你可以跟她聊各式各樣的事情,儼然是個聽得見聲音的真實人物,西奧多與這個雲端的系統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,甚至愛上這個系統,與這個系統發展出親密的愛情關係.....。

從開始,整個鏡頭就充滿了暖色系的憂鬱,主角鮮明的服著顯得異常突出,也顯露著他的孤獨,幾個非常靠近的臉部特寫,與幾近模糊的背景世界,許多的場景都只有主角一人在都市、海邊漫步,無數次沒有台詞的風景鏡頭,非常有力的點出那種喧鬧下的寂寞感覺,特別是身在都市的人更能身體實感那份盈滿而滿溢的孤單。

在HER裡,主角在與真人,與虛擬對象,生活與工作,朋友與前妻間,徬徨而且憂愁,故事中也帶出了習慣於資訊生活產生的疏離,我們逐漸的縮小圈圈,直到只剩一個談得來的對象,但,誰知道這個對象,其實終究與我們所知甚遠,也與我們所知道的愛情觀不同,她終究是一種服務,在那簡短到不行的一頁說明裡,只是草草說明我們權力與義務的制式合約,當服務商要終止的瞬間,那是可以比陽光下午時離婚場面更加難堪。

有些人會把這部片與神通情人夢相提並論,但我覺得也許用相比會更妥當,因為一個是機器愛上了人,一個則是人愛上了機器;在神通情人夢裡,雖然最後它學會了成全,但艾德嘉的愛是執著不移而且強悍又有妒意的;相比之下,珊曼莎是被愛的,一路從帶著人味的機器,逐漸變成帶著女性特質的女人,但在這故事裡,西奧多的心境才是主角,他深愛著珊曼莎,擁有,並且因為珊曼莎改變了自己,到最後,卻又因為離開珊曼莎而又回歸成自己熟悉的那個自己。

西奧多的工作也很微妙,他的工作是幫別人寫信給別人,各式各樣充滿情感的內容,但那些感情卻不是屬於他自身,那一切卻是一種不屬於自己的情感,是一種借助他人生命的投影,是來自於一種幻想的創作,諷刺的是,他把這些幻想寫得如此精彩而且感人,甚至於贏得別人的贊賞與感動,還結集出書。

故事裡說 : 「The past is just a story we tell ourselves.」(過去只是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罷了),如果你想有個不同的人生,那麼把應該告訴別人的真實,代換成自己的幻想就好。

只是,我們的人生,卻是構築在真實之上。

2013-09-02

搬上電影的合約戰爭


先不談第三集,我們來談談整個系列,也許會波及到一點復仇者聯盟。

最初,我對小勞勃道尼出任鋼鐵人裡面的人是稍有疑慮的,我看過回到陰陽界、天堂過客、閃靈殺手的前期小勞勃道尼,也看過低落時期大製騙家、鬼影人的小勞勃道尼,我也注意到心機掃瞄、索命黃道帶的小勞勃道尼,嘿,浪子回頭,他用演技證明自己真的有一套,不過,我不太能想像他與美漫的英雄如何連結,這應該是大部份美漫關注者最初與我相同的看法。

2013-08-12

錯綜複雜的雲圖六重奏


這是部折磨一般觀眾的電影,如果你沒有良好的劇情消化力與記憶力的話,那麼這整部片對觀眾會是一種累人的馬拉松。